头痛案例

2021-11-02 09:02:14祝维峰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治乃为风邪外袭、阻遏清阳所致头痛,由薄荷、川芎、荆芥、羌活、白芷、防风、细辛、甘草等药物组成。在现代临床观察中,川芎茶调散可用于渗出性中耳炎、急性上颔窦炎、变应性鼻炎、急性喉炎、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与龙胆泻肝汤合用)、面神经炎(与牵正散合用)、颈椎病(加桑枝、独活)、面神经麻痹、经前头痛、眶上神经痛等。现代医学药理分析:此方中的川芎、白芷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尤其是川芎中的川芎嗪,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羌活、防风的有效成分,均有中枢解热镇痛作用,细辛所含消旋去甲乌药碱及薄荷油均有对抗乙酰胆碱而解痉,松弛平滑肌扩血管。薄荷所含薄荷脑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各种有效成分的协调作用,起到扩张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增强血流量及中枢性镇痛作用,从而能发挥良好的疗效。

典型病例    头痛(风寒证)

初诊日期:2016年12月22日    节气: 冬至

姓名:  李xx   性别:女    年龄:58  岁  民族:汉

婚否:已婚   职业:工人退休      居处环境: 无特殊

主诉: 头痛2天

病史:患者自诉外出游玩受寒后头痛2天,头痛以前额为主,鼻塞明显,少许清涕。伴颈项部僵硬不适,肌肉酸痛感。遇风怕冷,手脚冰凉畏寒明显。体格检查:T37.7℃,BP132/74mmHg,苔薄白、脉浮紧。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诊断:  头痛(风寒证)

辩证分析: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本证起病多较急,以头痛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头痛以前额、太阳穴区为著,常牵连颈项部伴有拘紧感,遇风寒可加重,因风寒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故可表现为头痛无汗、恶风寒,无大热,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处方:川芎茶调散加味(2剂)

川芎15g,荆芥15g,防风15,薄荷10g,羌活15g,白芷10g,葛根15g,细辛3g,麻黄10 g,桂枝15g,炙甘草5 g。

水煎服,日一剂。嘱饮热粥,覆被微发汗。

随访,服药1剂后头痛、鼻塞等症状即消失。


按语:

此方原文记载服用方法为“研末后,清茶调服”,故名为“茶调散”。方中薄荷为君药,取其辛凉散风也;荆芥、川芎共为臣药;佐以羌活、白芷,一入太阳,一入阳明,以治偏正头痛;使以防风,以其为风药之卒徒也。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川芎茶调散疏风药众,祛痛效强,再添引经用药,诸经头痛均可治疗。

在此病症中用以治疗风寒外邪侵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气血不畅,阻抑清阳而发生的头痛。方中川芎为血中气药,治诸经头痛之要药,辛温香窜,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项两侧或头顶痛),正所谓“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项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眉棱骨痛)。荆芥、防风升散上行,疏风止痛。细辛祛风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薄荷辛凉,清利头目,疏散风热,以制诸风药之温燥。该患者畏寒明显,所以加麻黄、桂枝温经散寒。有明显颈项不适感,故加用葛根,舒筋解肌兼退热。炙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本案中方药组成亦为葛根汤变方。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服药后嘱饮热粥,覆被微发汗,切不可大汗,以免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