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惹湿三招祛除2011年03月24日 14:19
2020-04-16 15:55:45系统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养生
医学指导/广州市中医医院原院长、广东省名中医 吴维城
文/通讯员 高三德
眼下还没到清明,这两天广东就“潮”了起来,地面湿漉漉,墙上汗派派,镜面灰蒙蒙,讨厌的“回南天”又来了。不仅空气中潮湿得能拧出水来,我们体内也可能湿气十足。关窗、关门、开抽湿机或抽湿器,人们忙着给家或办公室除湿,其实,体内惹湿了,也需要祛除内湿。
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易克脾土,以致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水湿不化而停聚,内湿困阻;另外,春季阴雨绵绵,湿气弥漫,易侵袭人体,阻遏经脉,使人体血气不畅,即外湿内侵。所以,外湿加内湿使人们湿气十足。
当你感到头晕、懒言、肢体困重、疲倦乏力、嗜睡、没有胃口等不适时,这说明你很有可能体内惹湿了。
对于体内的湿气,应根据它所在的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祛湿方法。一般来说,湿在人体内易留在三个部位,如湿停上焦,则有胸闷,恶心,口淡、口粘乏味,不思饮食,渴而不欲饮的症状,祛湿方法宜芳香化湿;湿困中焦,则有脘腹痞闷,饮食不化,肢体困重,尿少,苔厚腻,祛湿方法宜健脾燥温;湿在下焦,则会有足肿、淋浊、带下、尿少,便溏,祛湿方法宜淡渗利湿。
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温而燥,芳香能助脾健运,燥可去湿,故有芳香化湿,辟秽除浊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藿香、佩兰、白豆蔻、苍术等。民间常采取佩戴由芳香化湿类的中药配制而成的香囊来化湿除浊。
健脾燥湿药。性多苦温,苦能燥湿,温能健脾,使脾运健旺,化湿有权。常用的药物有白术、苍术、厚朴等。也可选用党参10克、云苓10克、淮山15克、芡实15克中的1至2味煲猪廋肉汤喝。
淡渗利湿药。性味多为甘淡平和微寒,甘淡能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蓄体内所致的小便不利、泄泻或水肿、淋浊、痰饮等证。服用后能使小便畅利,尿量增加。常用的药物有茯苓、猪苓、薏苡仁、通草等。也可选用茯苓15克、薏苡仁15煲猪廋肉汤喝。
另外,中药祛湿还有祛风胜湿、温化水湿和清热利湿的方法,祛风胜湿用来治疗湿邪留着人体的关节、筋骨而引起各种关节肿胀疼痛重着活动不利等各类痹症,常用防风、羌活、秦艽等药物。温化水湿用来治疗寒湿内困、水气不化的病症,常用肉桂、干姜等药物。清热利湿用来治疗湿从热化,或湿热共同侵袭人体的湿热症,常用黄柏、知母、溪黄草、薏苡仁等药物。因为这几种祛湿方法所治的湿症病情复杂,药物较为燥烈,所以应由医生根据病情来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