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医院研究生导师简介(2024年3月更新)

2024-03-22 11:52:47科教信息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医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导师组成员:

博士生导师:于  林、祝维峰、吕永慧

硕士生导师:叶  焰、刘红宇、里自然、熊艳云、周文斌、顾颖敏、张智琳、吴伟胜、方奕芬、赵云燕、杨  洁、康宜兵、杨以琳、詹原泉、魏丹蕾、简小兵、

                   王文英、陈丽兰、李慧枝、周毅业、王成银、翁旭亮、吕金丹、刘  青、胡丽竹、蒙向欣、练建红、赵   威、罗溢昌

博士生导师

于  林  教授

于林,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广州市针灸医院、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医院)院长,广州市针灸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一批),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拔尖人才,广州市中医名科学科带头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神志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临床重视从脾胃调治神志疾病,倡导心理疏导,调动机体,形神同治,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调理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情感障碍等睡眠心理问题,以及药物引起的性功能障碍、便秘、流涎、肥胖等疑难病症,临床疗效卓著。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神志病专科)、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广州市中医名科、广州市中医高水平重点专科、广州市中医治未病神志病指导中心、广州市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治疗示范单位等项目建设工作。国家重点优势专科广东省推荐单位(脾胃科)、广州市重点优势专科(脾胃科)学术带头人。牵头广泛性焦虑障碍、失眠中医治未病指南项目,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癫病(精神分裂症)、狂病(躁狂发作)诊疗标准的起草与制定工作。

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神志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省企联合基金(公共卫生与医药健康领域)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重点研发计划、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重大项目、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市校(院)企联合资助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研究型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研究型论文10余篇(单篇最高JIF=12.329),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编委,Phytomedicine,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Phytotherapy Research,Immunopharmacology And Immunotoxicology等多个SCI期刊审稿人。


祝维峰  教授

祝维峰,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专业型博导。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广东省首批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兼任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会副会长,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三十余年。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失眠、脑中风、头痛、眩晕、颤证、痴呆、胸痹、心悸等内科疾病的治疗,尤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中风、震颤麻痹的临床和实验基础研究。其中对痰瘀互结在老年病发病中的主要机制有较深入的研究。对痰瘀同病、痰瘀同因、痰瘀互转、痰瘀互因、痰瘀同治的机理和意义等有所研究心得和发展创新。擅用通络法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对病久缠绵难愈之顽症擅用虫类通络药搜剔经络,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近年有关科研课题:“通脑灵滴鼻液治疗中风”、“震颤宁治疗帕金森病”、“通络宁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中均贯穿上述学术观点。近来还致力于针药结合治疗中风、颤证、失眠等老年病的治疗,对经鼻腔靶向给药治疗中枢性疾病、中风后失眠症候分布规律、情志因素在失眠发病中的作用、帕金森病各种并发症的治疗都有所研究探讨。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课题十余项。主编专业著作两部,参编多部。近几年在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曾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吕永慧  教授

吕永慧,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专业型博导。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首批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广州市卫生局局管科技人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系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内窥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理事,广东省肝病学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三十余年,有较深的学术造诣,集累了丰富的临床、科研经验,擅长于诊治消化内科疾病、肝病疾病以及内科疾病,尤其对食道炎、胃食管返流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肝炎、脂肪肝、胆囊炎、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氏病、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疾病疗效显著。对世界公认的疑难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了深入持续的研究,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对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所主持开展的溃疡性结肠炎专科是消化内科具有中医特色、疗效显著的重点专科专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病、广州市“九五”杏林重点工程单位以及广州市“1357”中医重点专病单位,在广东省乃至国内享有声誉,于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中医专病单位。主持的广东省科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肠炎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于2000年3月通过广东省科委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于200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以及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国家、省级杂志和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上发表医学论文四十余篇。主编并出版两部专著。多次担任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


硕士生导师

叶  焰  教授

叶焰,男,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兼任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广州市医师协会委员。

从事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工作三十年,曾多次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等进修,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急慢性呼吸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自发性气胸、结核性胸膜炎等。近年来,着重研究的方向是采用中医中药包括针灸等外治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哮喘哮喘的临床及生理病理研究,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参与、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刘红宇  教授

刘红宇,男,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名中医祝维峰工作室建设项目负责人,第三届中国医师节广州最美医师之“最美逆行者”,广州市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

从事肺病科(呼吸科)临床和教学工作十余年,主要研究中西医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及肺系疾病纤支镜介入治疗。发表相关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编撰专著《广东省名中医祝维峰医论医案选》,《常见病的针药结合治疗》,《健康管理PBL教程》,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柴金饮治疗痰浊阻肺型AECOPD的临床研究》、《加味三子汤治疗痰瘀阻肺型AECOPD的疗效及对PCT、TNF-α等炎性指标的影响》,并参与多项广东省和广州市科研课题。


里自然  主任中医师

里自然,男,吉林省人,主任中医师,副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学员,广州市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呼吸肿瘤全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新型肺炎感染中医防控专家组成员,2021年广州市“最美抗疫战士”。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卫健委“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专家。

从事中医内科及呼吸内科临床和教学工作10余年,中西医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中西医诊疗;多种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中西医管理及综合调养;熟悉间质性肺病、肺血管病、肺部肿瘤、胸膜疾病等专科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专科相关临床操作,熟练操作支气管镜检及TBLB、TBNA等气道介入诊疗技术,熟练掌握胸部影像阅片技术。

教学经验丰富,带教水平较高,先后临床带教硕士研究生、实习生、规培医生等百余人。2021年广州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二等奖,第25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典型作品”。


熊艳云  副主任中医师

熊艳云,男,医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研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篇。

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学术继承人。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周文斌  教授

周文斌,男,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心病科主任。兼任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会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专业与康复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心脏血脉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委。

1994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毕业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中医师、主任中医师。2007年8月曾到北京市协和医院心内科(包括CCU)、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进修学习。2012-2013年曾到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中医院挂职业务副院长。2014年曾师承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2021年7月调任附属广州中医医院。

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脏病及内科急危重症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西医结合诊疗心血管疾病,尤其在冠脉介入、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及冠心病介入前后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非典”肆虐期间,战斗在抗“非典”一线,在抗非战斗中表现突出,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七年制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心血管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现代中医心血管病学》等多部专著的编写。参与863、973、十一五课题3项,主持并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4项,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益气回阳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大鼠模型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


顾颖敏  教授

顾颖敏,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灸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师从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医名家顾玉潜和彭坚教授,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既重视运用经方、时方,也能用心总结和推广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特色方药。主持广东省科技厅科研课题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课题1项,临床教学研究会课题1项,广州市卫生局课题3项,主持国家药物临床试验2项。公开发表论文约20篇,主编医学书籍《活治中医杂病》,参编医学书籍2部。


叶  玺  主任中医师

叶玺,男,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兼任广州市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专业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对中医药经典理论及运用具有深厚经验和心得,特别是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心系疾病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临床经验丰富,熟练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对少见病、疑难病具有的相当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具备各种危急重症的综合救治能力。深入了解本专业相关疾病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最新研究热点,熟悉心血管疾病的国内外指南,并运用于临床之中,进行规范化的现代医学诊疗。

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各级课题多项;参与多中心临床研究4项。主编专著1部。


张智琳  主任中医师

张智琳,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市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教师。兼任广州市医师协会青年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整合肝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院前急救理论与技能培训教师、附属广州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协同诊疗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先后师从心血管病专家洪永敦教授、全国名老中医陈镜合教授。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吴伟胜  副教授

吴伟胜,男,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同德围分院办公室主任。兼任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慢病防控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老年病心血管方向。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擅长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急慢性心衰、咳嗽、喘症等。同时对内科杂病也有一定的研究。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有6项,发表高级别的论文共10多篇。


方奕芬  副主任中医师

方奕芬,女,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心脏协会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培训导师;规培基地教学督导、技能导师。

兼任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基层学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心脏血脉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心内科(包括CCU)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0多年。擅长心血管内科及内科危急重症的抢救及治疗工作。掌握心脏彩超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尤其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力衰竭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主持及参与省、市科研项目多项,在SCI、中文核心及科技核心等期刊发表20篇论文。副主编专著2部。曾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市优秀住培带教老师”等称号。


王成银  教授

王成银,男,教授,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脑病科主任。

2019年获第五届羊城好医生,2020年评为医院杰出专家,2021年评为医院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头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神经科委员会、认知睡眠障碍防治与脑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中医药专家库成员,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等职务。

先后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湖北中医药大学,2006年9月-200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研修1年,2010年3月-2012年1月为中国首批援加纳共和国医疗队队员,2023年开始师承国医大师凃晋文教授。长期从事脑病科临床工作,擅长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擅长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病、周围神经病、癫痫、眩晕、神经肌病、神经重症相关疾病的诊治,对神经影像、脑电图、肌电图的临床分析经验丰富。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2项,广州市科技局重大项目1项,参与省市课题6项,主编专著3部,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卒中杂志、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中医杂志等发表论文45篇。


翁旭亮  副主任中医师

翁旭亮,男,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秘书。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学术继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头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老年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协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神经危重症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肌肉病与临床设计电生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

从事中医脑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余年,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痴呆、头痛、眩晕、颤震、失眠、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疾病。主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撰写专著3部。


吕金丹  副主任中医师

吕金丹,女,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广州市第三期优秀中医人才研修班学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第十二期冯世伦经方传承班学员;广东省黄德弘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

从事中医脑病科临床和教学工作十余年,主要研究脑血管病、帕金森方向。尤其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头痛、头晕、失眠、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等疾病。

主持研究2019年广州市卫健委课题立项《六经辨证葛根舒筋汤论治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研究》,2021年或广东省中管局课题立项《基于中医全息理论综合穴位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发表相关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编撰《中西医结合诊治脑血管疾病》一书。


刘  青  副主任中医师

刘青,男,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0年起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临床工作,曾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熟悉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疾病的中西医诊疗常规,对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治有一定心得体会。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脑系疾病。主持广州市卫健委科研课题一项,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胡丽竹  副主任中医师

胡丽竹,女,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广州市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省针灸学会针法专业委员会委员,针灸文献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7月起在附属广州中医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擅长运用中医药及针灸治疗颈椎病、腰腿疼痛、失眠、面瘫、耳聋耳鸣、消化不良、中风病等多种疾病。近年来主持、参与的省级、市级课题多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赵云燕  教授

赵云燕,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附属广州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重症医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急危重症,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广东省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信局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立项课题多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的“番石榴叶临床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医学类书籍1部,副主编医学类书籍4部。


杨  洁  教授

杨洁,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对中医脾胃肝胆疾病有丰富临床经验,鼓胀,痞满,便秘,黄疸等中医疑难病症有独到见解,对于肝纤维化的防治、亚健康调理,肿瘤综合治疗后的中医调理效果显著。主持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各一项。在国家级、省级发表论文20余篇。

兼任广东省肝病学会肝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肝炎用药专业委员会委员


康宜兵  教授

康宜兵,男,医学硕士,教授,三级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专科脾胃科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脾胃科学科带头人,国医大师林天东学术传承人,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导师。兼任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理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态靶辨治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消化分科学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消化内镜管理分会委会委员、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专家、广州市医院评审专家、“科技东莞”工程评审专家。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尤其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息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从事消化内镜工作10余年,精通胃肠镜诊断及微创治疗,如EMR、ESD、ESD、EVL、EIS、ESVD等内镜下微创治疗。

主持省市课题6项,主编著作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培养专硕3人,学硕2人。


杨以琳  主任中医师

杨以琳,女,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肝病和消化道疾病。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研究工作20余年,主攻肝病、胃肠病,对内科杂病的中医治疗有一定心得体会,发表论文10余篇。


詹原泉  主任中医师

詹原泉,男,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广州市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镜消化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专委会委员。

从事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肝胆、胰腺、胃肠疾病。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胰腺炎、胆结石、黄疸、胃肠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便秘、腹泻等等;精于内镜下息肉切除,食管曲张静脉套扎、组织胶注射术,胃肠道狭窄支架置入术,EMR术、消化道早癌ESD术,ERCP对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在省级及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医学专著2部,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1项,广州市卫健委课题2项。


魏丹蕾  教授

魏丹蕾,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及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老年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擅于用经方解决临床疑难问题。主持完成“乌梅丸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及生存质量的效应”(广东省中医药局)及“温阳养血活血法对0级糖尿病足凝血及免疫机制的影响”(广东省科技厅)等科研工作,参与的“荔枝核及皂苷增强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胰岛素敏感性”项目获广东省科技奖励三等奖、广州市科技奖励三等奖,“滋阴降火清胃法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理研究”项目获广东省科技奖励三等奖。目前正在承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性证素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发表了《归龙汤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麻黄升麻汤方证思考及临床应用体会》、《内经“中和”思想对治疗中老年睡眠障碍的启示》等十余篇论文,参与《中医老年病学》、《内科急症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急症诊治》、《常见病自我诊查与调养指南》等著作的编写工作。


简小兵  教授

简小兵,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学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脑心同治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代谢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及内分泌疾病。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要参与的“荔枝核及其皂苷增强代谢综合症-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胰岛素敏感性”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广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专著《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理论与实践》。


王文英  教授

王文英,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世中联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及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保健协会甲状腺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甲状腺分会委员。

从事中医内科及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二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曾在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先后师从国医大师熊继柏、禤国维教授;及名中医吴维城教授、李赛美教授等。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月经病等。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及其他科研课题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主编书籍《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理论与实践》。


陈丽兰  主任中医师

陈丽兰,女,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广州市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委会委员。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曾在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进修学习,师从名中医李赛美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痛风、骨质疏松等,尤其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研究较深。主持并完成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广州市卫生局课题2项,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编写著作《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理论与实践》(副主编),发表各级论文10余篇。


李慧枝  主任中医师

李慧枝,女,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第二批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广州市第四批优秀中医人才培养对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青年重点人才。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曾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痛风、骨质疏松、月经不调等。主持广东省科技厅课题1项,参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市卫健委科研课题多项。编写著作《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理论与实践》(副主编),发表论文10余篇。


周毅业 主任中医师

周毅业,男,主任中医师,副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科教信息科副科长。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学术继承人,广州市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分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科教专委会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市级科研课题3项。


蒙向欣  教授

蒙向欣,女,教授,主任中医师,第四届羊城好医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主任。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营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学会中西医结合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血液净化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慢病管理分会、肾衰竭分会常务委员。

从事临床肾内科、风湿科工作二十年余。对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慢性肾脏病有丰富的经验,并对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并发症防治有一定的心得。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复发性尿路感染、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主持并参与广东省中管局课题多项,参与多项课题的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杂志(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练建红  教授

练建红,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肾脏病学、急诊医学、代谢性疾病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术、多种血液净化技术。2009年11月获得“广州市急救网络急救技能比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项目团体三等奖”。与我国著名肾脏病学家叶任高教授合编《实用民间验方精选》。

承担省市科研课题十余项。主持广东省省自然基金委员会、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各一项。撰写各级论文十余篇。


赵  威  主任中医师

赵威,男,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州市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肾脏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净化学会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慢性肾衰竭学会委员。

从事肾病、风湿病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与传承,善用经方治疗治疗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复杂性泌尿系感染、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掌握经静脉半永久管置管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DSA下静脉置管术、Fogarty取栓术、B超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人工血管成形术以及各种疑难内瘘的修复与重建等。发表相关专业论文10余篇,编撰专著《刘旭生学术集萃》(副主编),主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加味芪黄饮调控IRS1-PI3K-GLUT信号通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并参与多项广东省和广州市科研课题。


罗溢昌  副主任中医师

罗溢昌,男,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广州市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兼任广州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青年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医肿瘤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对中医有较深的研究。研究方向: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纯中医防治肿瘤复发、肿瘤治疗相关并发症、副作用的中医药治疗、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参与广东省科技厅科研课题一项,主持广州市卫健委科研课题一项。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范小华、梁劲军、周毅平

范小华  教授

范小华,男,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外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中医外科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肿瘤为主攻方向,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及防治手术并发症,注意防范医疗隐患,不断提高临床疗效。掌握专科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治规范及新进展,具备处理专科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能力,熟练运用内窥镜诊治结直肠疾病,掌握痔、瘘、裂等肛门疾病手术技巧及复杂肛门疾病的处理,独立完成结直肠肿瘤的开腹及腹腔镜手术。

具有严谨、创新的科研精神,课题设计思路清晰、实施管理严格、结论真实可靠,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以提高临床疗效,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承担课题5项。具有良好的带教意识,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从事临床带教工作,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研究生15名、每年指导进修医师10名以上。


梁劲军  教授

梁劲军,男,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外科学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名中医,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医、教、研工作30余年,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获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周毅平  教授

周毅平,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外科学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周围血管疾病。从事周围血管病工作20年,熟悉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管炎及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红斑肢痛症等周围血管病诊治,在中医辨证治疗周围血管病方面有较深造诣。相继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行肢体动脉成形术,及自制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缺血性溃疡技术等。

主持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多项。在辽宁中医、陕西中医等医学杂志上发表《严重肢体坏疽的姑息疗法》、《脉复生脉得安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88例》、《系列疗法局部治疗糖尿病足肌腱坏死症的临床研究》等医学论文。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委员。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蔡迎峰、田天照、刘保新、周剑鹏

蔡迎峰  教授

蔡迎峰,男,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兼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八法正骨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擅长疑难疾病的诊治及各种复杂、精细骨科手术。精于各种脊柱手术、微创脊柱手术及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在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各种骨折、脱位、颈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疾病较有丰富经验。参与编撰专业著作1部,获实用型专利1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市级课题多项。


田天照  主任中医师

田天照,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副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骨伤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研究方向:膝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现任中华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子午流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120指挥中心院前急救技能培训师资。2019年荣获“广州最美医师”称号。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徐林教授,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市中医医院从事骨伤科临床及科研工作。2014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跟随导师何伟教授,从事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各种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治疗,如髋膝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成人及小儿股骨头坏死、各种运动损伤等,善于运用关节镜治疗膝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肩袖损伤、盂唇损伤、肩关节脱位、踝关节损伤等;熟练运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髋、膝、肩关节疾病。擅用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及伤科疾病。

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8篇,其中SCI3篇。分别以主编、副主编身份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参与编译《髋关节外科学》专著一部。担任两门大学本科课程负责人,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3名。


刘保新  教授

刘保新,男,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医学会骨科学、骨质疏松分会委员。

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在骨创伤、关节及脊柱外科的保守治疗与微创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应用小针刀、骨关节推拿微调手法、中药及功能疗法等中医传统方法相结合治疗各种疑难、复杂的骨关节疾病,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跟痛症等退行性疾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

主持国家级(国自然)、省市厅级科研项目共7项,参与国自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实用新型专利2件,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


周剑鹏  主任医师

周剑鹏,男,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生导师。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脊柱与疼痛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第三届理事,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委员。

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8年,主要从事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主持2项省医学基金课题,1项省中管局课题,1项市科技局课题,1项市级课题,及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先后在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5余篇。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徐  雯、石艳红

徐  雯  教授

徐雯,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儿科学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广州市中医药学会评为“优秀中医”。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儿科医疗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儿科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尤其对小儿手足口病、久咳、厌食、汗证等的中医治疗,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2000年始进行的儿童性早熟的中医研究,在临床中卓有成效,吸引了许多外地病人就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已成为广东省地区治疗性早熟的知名中医专家。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多篇,主编《儿科疾病的家庭调护》一书,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主持的课题“加减知柏地黄汤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201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石艳红  教授

石艳红,石艳红,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儿科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徐雯工作室负责人,全国中医特色传承骨干人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中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先后师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专家区庆端主任医师,岭南名医肖达民主任医师及广东省名中医徐雯主任中医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性早熟等疾病,辨证施治,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研究方向为小儿过敏性疾病的中医治疗。主持及参与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广东省省自然基金科研课题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多项,发表多篇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编写《儿科病》、《中医儿科病证名定义和编码手册》、《徐雯儿科医论医案精粹》、《小儿病防护与调养》等专著。培养研究生多名,均已顺利毕业。


中医五官科学

中医五官科学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江  坚、杜红彦

江  坚  教授

江坚,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五官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耳鼻喉疾病。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专业,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医疗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鼻-鼻窦炎、喉源性咳嗽、耳鸣耳聋、声带息肉、咽喉炎等疾病,善于运用内服、外治方法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扁桃体炎。主持并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

兼任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五官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杜红彦  主任中医师

杜红彦,女,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中医五官科学专业型硕导。

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眼科疾病。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2008年曾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学习。擅长青光眼、眼底黄斑病、视神经疾病、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葡萄膜炎、飞蚊症、流泪症、干眼症、角膜病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理论基础扎实,谙熟经典,善用经方,在中医药治疗青光眼、视网膜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荣获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优秀青年中医”及广州市中医医院“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2项、广州市卫生局课题1项。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5篇。

兼任广东省视光学学会视力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眼健康协会中老年眼保健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五官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导师组成员:

硕士生导师:李丽霞、陈楚云、黄应杰、明康文、黎崖冰、谢丽琴、张去飞

李丽霞  教授

李丽霞,女,主任中医师,教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针灸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针灸科学术带头人,广州市“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针灸科学科带头人,广州市中医名科针灸科学术带头人。为广州市优秀中青年中医骨干,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兼任广东省针灸学会文献和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针灸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委员。

198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一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已形成一套以传统经络学说与现代神经病学并重,辨证、辨经相结合的独特方法,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痛证、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且领导制定了多种专科特色疗法如带状疱疹火针疗法、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优势方案筛选的临床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火郁发之”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直接灸四花穴对肺癌化疗患者CSF、TNF、IL-2的影响》等。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奖励。主编及参编《火针疗法》、《蜂针疗法》、《李丽霞针灸临症医论医案选》等著作。在国内、外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文章2篇。主持“火针疗法临床与研究进展”等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多项,省、市级适宜疗法推广技术多项。


陈楚云  教授

陈楚云,女,主任中医师,教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

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养对象、第二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广州市第三批广州优秀卫生人才、院管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基。兼任广东省针灸学会文献和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针法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保健协会针灸分会副主任委员。

临床上擅长运用不同针法治疗头痛、面瘫、中风偏瘫、眩晕、失眠、颈椎病、腰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关节炎、带状疱疹、痛经、咳嗽、耳鸣耳聋等。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中管局课题1项,广州市科创委课题1项,广州市委健委课题1项,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在发表《中国针灸》等杂志发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针灸古籍经验推荐平台的方法与应用》论文10余篇;参与发表SCI论文两篇;以副主编出版《火针疗法》、《李丽霞针灸临证医论医案选》专著2本;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证多份。


明康文  教授

明康文,女,主任中医师,教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针灸培训基地副主任,为第五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学术继承人。兼任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医养结合专委会主任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院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委。

一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师从名老中医针灸大家赖新生教授及名中医、珠江学者妇科专家罗颂平教授。目前主要从事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埋线治疗肥胖、月经不调、痤疮、过敏性鼻炎、湿疹等临床工作;中医临床诊疗水平较高,有专科特长,运用中医理论及针灸治疗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主持及主要负责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共6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共发表文章10余篇。


黄应杰  主任中医师

黄应杰,男,附属广州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针灸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三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名中医。兼任广东省针灸学会泌尿生殖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分会骨盆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手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子午流注针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务委员。

研究方向是针灸、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筋骨肌肉关节系统疾病、生殖泌尿系统疾病、风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等各类疾病,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从事临床、教学、科研三十年余,曾到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部进修学习醒脑开窍等针法,拜师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参与、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10年起培养研究生多名,均顺利毕业。


黎崖冰  教授

黎崖冰,女,主任中医师,教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

广州市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师从赖新生教授),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院管优秀中医人才,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各科疾病。从事针灸科临床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擅长针灸或针药结合、依据病人情况辨证运用针、灸、埋线、火罐、中药等方法治疗多种疾病。曾主持省市课题多项,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谢丽琴  副主任中医师

谢丽琴,女,医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承导师。广东省针灸学会文献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超声介入康复分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针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运用针灸、岭南火针、芒针、穴位埋线、浮针、自血疗法等传统针灸方法,结合现代肌骨超声引导注射技术、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治疗中风偏瘫、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等各种痛症,带状疱疹、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病。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1项,院级科研项目1项;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1项,并参与省市各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8篇,参与编著专著1部。


张去飞  副主任中医师

张去飞,女,副主任中医师。兼任广东省针灸学会针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文献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批广东省中医药局师承项目继承人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师从针灸名家林国华教授;2015年至2018年成为第二批省中医药局师承项目继承人,师从教授;2016年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19年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进修,曾跟随岭南罗氏代表性传承人罗颂平教授进修学习。擅长运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疾病(如月经不调、不孕、子宫肌瘤、盆腔炎等)、肥胖、面瘫、带状疱疹及颈椎病、腰椎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等。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导师组成员:

博士生导师:邱芳华

硕士生导师:陈全福、邓  力、伊娜、余幼鸣、樊春华、何皓颋、刘平庄、杨振淮、田立新、林  欢、王  勇

博士生导师

邱芳华  教授

邱芳华,女,主任技师,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杰出医学青年。兼任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肿瘤学》和《中国热带医学》等核心期刊审稿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院感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院感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三甲医院评审院感组专家,广州市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评审院感组专家。

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基础研究。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研究经费达200余万,发表SCI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多篇。

硕士生导师

陈全福  教授

陈全福,男,医学博士,教授,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第五批国家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疗质量与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在重症医学领域,以复杂科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中医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肠道菌群、表观遗传学等方面治疗脓毒症的机制。心血管领域,主要探索以血管体为核心的腧穴实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同时探索以此为基础的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培养研究生2人。


邓  力  教授

邓力,男,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生导师。

任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大内科副主任、肿瘤二区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肿瘤专业负责人。2017年荣获“首届南粤好医生暨第三届羊城好医生”称号,入选2018年岭南名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理事,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疾病。


伊  娜  教授

伊娜,女,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生导师。

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并慢性并发症。从事内分泌临床和教学工作30年,先后在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进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3项。


余幼鸣  教授

余幼鸣,男,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生导师。

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

从事中西医内科工作20余年,从事消化内科工作1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能力。尤其擅长治疗消化系的急危重症和内科疑难杂症:对消化、肿瘤、及泌尿系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有较深的心得。主持完成珠海市科委的攻关科研课题一项、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一项,在各专业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十多篇。


樊春华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樊春华,男,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州市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养生协会第一届消化健康分会肠胃健康专委会委员。

从事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5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脾胃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擅长消化系统的胃肠肝胆疾病中西医诊断和治疗,如胃食管反流病、胃癌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熟练掌握胃肠镜的检查和镜下精准治疗,如胃肠息肉电凝切除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狭窄支架放置术、EMR及ESD等内镜下治疗技术。

主持广州市科技局及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1项,广州市卫健委课题2项,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省级及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5篇,参编专著4部。


何皓颋  主任医师

何皓颋,女,主任医师,副教授,中西医结合专业(内科)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的继承人。兼任广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医学会心脏康复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心医学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一直从事临床工作,重视医教研并重。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常见病的中西医诊疗有一定的心得。主持和参与省、市级多项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刘平庄  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

刘平庄,男,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理事、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疾病。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近二十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以及中医药联合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各类良恶性肿瘤;熟练操作常见肿瘤介入微创手术,致力于将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在中医药防治癌症,中医药减轻放化疗、免疫、靶向药物副反应,控制癌痛、改善生存质量、以及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等方面经验丰富。编写《实验外科学》肿瘤介入部分,主持省、市级课题各一项,在国家级和省级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杨振淮  教授

杨振淮,男,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乳腺专科学术带头人,外科副主任,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特色)乳腺专科负责人,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胃肠专科负责人。兼任广东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医师协会乳腺分会副主委,广州医师协会普外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学会、广东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广东省结直肠委员会委员。

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普外工作,精通普外专业各类手术,如普外、乳腺、甲状腺等部位的良性病及恶性病的手术治疗,熟练掌握甲状腺、乳腺等的微创手术,开展乳腺癌综合治疗及术后病人营养治疗的研究。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研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科研等。在国家、省市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了40余篇专业文章。


田立新  教授

田立新,男,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硕士生导师。

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分会委员。

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和同济医科大学,曾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及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二十余年,扎实地掌握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知识,并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外科手术操作熟练,掌握了腹腔镜等微创手术,能主刀完成肝胆、胃肠、胰腺、乳腺、甲状腺等器官的各种手术;精通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致力于肝胆道结石及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一项,主持广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3项。在国家及省级杂志发表医学论文近20篇。


林  欢  副主任医师

林欢,男,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附属广州中医医院乳腺科科主任,研究方向为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州市科技计划产业技术重大攻关计划及吴阶平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等。在J Thorac Oncol(影响因子20.4)、Int J Surg(影响因子15.3)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一项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作为完成人之一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读硕士研究生以一作发表IJS一篇。

兼任美国ASCO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青委,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乳腺健康分会青委,广东省保健协会乳腺保健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乳腺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青委,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鉴定专家,中国乳腺微创与腔镜手术联盟成员。


王  勇  主任医师

王勇,男,主任医师、副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妇科)硕士生导师。

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学)负责人。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第四届羊城好医生暨第二届南粤好医生。兼任广州市医师协会青年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一直从事中西医妇产科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及医疗行政管理工作。全面系统掌握现代医学妇产科学专业知识,对中医基础理论及《伤寒论》有较为独到的见解,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定的学术造诣。擅长腹腔镜子宫全切、次全切、子宫肌瘤及附件类手术,能够熟练完成经腹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手术、子宫颈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纵隔切除等复杂四级手术。开展了妇科恶性肿瘤的规范化疗。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及经方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倡导西学中的学术氛围,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妇科月经病有较好的疗效,对运用经方治疗妇科月经病、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为独特的认识与疗效。

曾获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住院医师规培教学及大学中医妇科学教学上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多年多次主持举办本专业国家、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药学

博士生导师:郭洁文

硕士生导师:邓志军、刘若轩

博士生导师

郭洁文  教授

郭洁文,女,医学(中药学专业)硕士,主任药师,教授,中药学学术型博导。

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中药药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专科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第三梯队后备人才,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兼任任中国商品学会中药标本馆专委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用药评价专委会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标准评价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中药炮制、继续教育等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中药学与广东省药学会中药学、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警戒和药品再评价、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广州医学会医院药学等多个行业学会专委会常务委员。

研究方向为抗代谢综合征的天然药物开发及药物评价。长期从事结合中医验方开展治疗心脑血管、肿瘤疾病中药有效成分筛选与院内中药制剂开发,带领的团队对荔枝核及其皂苷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治2型糖尿病有效部位与三七中抗心梗后左室重构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系列研究居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第一发明人,取得6项中国发明专利。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国内外发表论文逾50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荔枝核及其皂苷增强代谢综合症-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胰岛素敏感性作用”获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广东省、2008年广州市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三七总皂苷对心梗后左室重构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获2015年广东省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广州市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前景良好,项目技术已分别被国内多家三甲医院成功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硕士生导师

邓志军  主任中药师

邓志军,男,主任中药师,中药学专业型硕导。

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学术继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中药专委会、中医膏方专委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用药评价与临床科研专委会、药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基础和药物研究;主持承担完成多项省市科研,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曾分别获得2008年广州市科技三等奖、2014年广州市科技二等奖,2016年广东省科技三等奖。


刘若轩  主任药师

刘若轩,男,主任药师,药学/中药学专业型硕导。

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中药药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专科带头人,广州市中药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州市药学专家,广州市医院评审员,广东省远程处方审核中心专家库成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临床药师工作联盟常务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第二届药学监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互联网药学服务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院内制剂与天然药物开发及临床药理学。长期从事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工作,具有丰富的药学实践经验,主持承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市校(院)企联合资助项目一项、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三项、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科技项目五项,参与天然药物开发与院内制剂科研工作三十多项;参与论文撰写近三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本专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十四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作为参与者获得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