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2016-08-19 00:00:00

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滞血瘀证: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可有胀痛或坠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舌紫暗,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或局部有分泌物,便干或溏。舌质红,苔黄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疼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避免肛周挤压、牵拉。便后清洗肛周,使用柔软纸巾蘸干,防止皮肤破损,保持清洁干燥。

3.遵医嘱物理治疗,中频理疗取内关、合谷、承山、长强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神门、大肠、直肠下段、肛门等穴。

5.遵医嘱中药熏洗。

6.遵医嘱中药药浴。

7.遵医嘱中药湿敷。

8.遵医嘱中药外敷。

(二)肛周肿胀

1.观察水肿程度、周围皮肤完整性,有无破损、出血等。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避免久坐、久站。

3.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4.保持大便畅通,排便时勿久蹲及努挣。

5.遵医嘱物理疗法。

6.遵医嘱中药熏洗。

7.遵医嘱中药湿敷。

8.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便秘

1.保持大便畅通,排便时勿久蹲及努挣。

2.晨起饮温开水不少于500ml,无糖尿病患者可饮蜂蜜水,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

3.腹部按摩。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大肠、小肠、直肠下段、三焦、内分泌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曲池、合谷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3.中药药浴(详见附录2)。

4.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5.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8.腹部按摩(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遵医嘱中药熏洗。

2.排尿困难。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2)热敷下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肾、膀胱、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药熨,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

7)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每次排便不宜超过10分钟,排便时勿努挣及看书、看报、吸烟等;指导患者不因恐惧疼痛而忍便,便后用温水或中药熏洗。

2.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便纸宜柔软细腻。

3.忌久坐、久立或久蹲,避免坐于过热、过冷、潮湿物体或地面。

4.教会患者做提肛运动。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2030次。

(二)饮食指导

忌食酒及辛辣、发物等。

1.气滞血瘀证:宜食理气通络、活血化瘀的食物,如苹果、玫瑰花、萝卜等。食疗方:玫瑰茶。

2.湿热下注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丝瓜、藕等。食疗方:赤小豆粥。

(三)情志调理

1.说理开导法。向患者解释思虑伤脾以及心烦气躁易致气机逆乱的道理,引导患者自觉地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2.解惑释疑法。重视患者主诉,及时解答疑问;组织同病种患者交流会;指导家属多鼓励、安慰患者,增加信心。

3.五行相胜法。对于忧思者指导多看多听喜剧、相声以及欢快的乐曲等;对于易怒焦躁者,引导行深呼吸、冥想放松,听音乐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曲目。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